信息来源:柯桥区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11 10:06
访问次数:
句践(约前520~前465),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后二十余世,至於允常。句践允常子也。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句践元年(前496),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句践陈兵于槜李(今嘉兴县南)抵抗吴师,“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阵呼而自刭”,一举打败吴军,射伤吴王。吴王阖闾临终告诫儿子夫差:“必毋忘越”。夫差接位后,遵照遗训,日夜勤兵,矢以报越。句践得悉,主张“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告,勿听,被夫差“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今吴县椒山)。”句践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上。夫差追而围之。句践以“卑辞厚礼以遗”之计,派文种向吴求和。初,吴王夫差纳伍子胥之谏,勿许。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文种谏而献“以美女宝器厚赂吴太宰嚭”之策,终于使夫差同意赦越,罢兵而归。
句践五年(前492)五月,句践夫妇偕范蠡入质于吴,囚于石室。“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句践斫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问疾尝粪”,博得夫差欢心,得赦归国。
句践七年(前490)归越,卧薪尝胆,誓复吴仇。身自耕作,与百姓同其劳;自奉极微,出不敢奢,入不敢侈;内修其德,外布其道;充实府库,垦其田畴;缓刑薄罚,省其赋敛;奖励生育,训练士兵。纳相国范蠡建议,选四达之地筑城立廓,以图霸王之业。先建小城,后建大城。于是人民殷富,社会安定,士民皆欲与报吴耻。
句践十五年(前482),吴王夫差北会诸侯于黄池,太子留守,国内空虚。句践发兵四万,亲率君子(亲兵)六千伐吴。败吴师,获太子友,破吴都,焚姑胥台。夫差请和,句践自度未能灭吴,许之。句践十九年,再度伐吴,战于笠泽,三战三胜。二十一年再次伐吴,围攻三年,夫差求和不成自杀,终于句践二十四年(前473)灭吴雪耻。
句践灭吴后乘胜渡过淮河,会中原齐、晋诸侯于徐州,向周元王致贡。周元王命使臣赐句践胙,晋伯位。于是迁都琅琊,称霸中原。
《越绝书》载:“越王句践徙琅琊,凡二百四十年,楚考烈王并越于琅琊。后四十余年,秦并楚;复四十年,汉并秦;至今二百四十二年。句践徙琅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
句践卒年,《吴越春秋》作句践“二十七年,冬,句践寝疾”,嘱托太子兴夷后遂卒。《通鉴外纪》作“句践三十三年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引《竹书纪年》云:“晋出公十年十一月,於粤子句践卒,是为菼执。”时当周贞定王四年、句践三十二年(前465),今从《史记》。列《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绝书》、《吴越春秋》有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