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唐代诗人穿越浙东绍兴、宁波、台州等地的一条山水人文道路,诗人们从钱塘江边的萧山西兴(越州属地)登岸,一路沿浙东古运河向东南延伸,一路经鉴湖,过会稽山、若耶溪、云门寺,进入嵊州、新昌,直至台州。包括李白、杜甫在内,唐代大约有450多位诗人游历了这条山水走廊,并留下了众多诗文。诗路全长约190公里,途经绍兴时,共有1500余篇诗稿流传后世。
浙东“唐诗之路”的创意灵感,源自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开篇有“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位于柯桥的西鉴湖,是李白诗中提到的古鉴湖的头。唐代的越州,是当时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管辖越、婺、衢、明、台、处、温等七个州。浙东“唐诗之路”,延续了魏晋风流,以“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为引领,以越中山水为目的地。孟浩然有诗《渡浙江问舟中人》:“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柯桥境内的鉴湖、兰亭、若耶溪、云门寺,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的文化节点。其中,柯桥境内的湖塘七尺庙,是古人纪念“鉴湖社神”贺知章的社神庙,始建于宋。南宋柯桥人口快速膨胀,老百姓纷纷围湖造田,甚至把唐玄宗诏赐贺知章的“鉴湖一曲”也填了。获得土地的湖塘老百姓,把贺知章当成后土之神,建庙纪念他。动土时,发现了一根七尺长的骨头。这根骨头被认定为治水英雄防风氏的遗骨,因此起名“七尺庙”。
诗路柯桥的经典诗句:
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梁·王 籍)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李 白)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唐·李 白)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唐·杜 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 游)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宋·陆 游)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清·齐南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