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9 08:30
信息来源:柯桥日报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7月8日一早,家住马鞍街道宝善桥村的70岁老人高玉珍走进街道乐龄中心,和几个“老闺蜜”开启了一天的悠闲生活。乐龄中心内,像高玉珍一样早早就来的老人有不少,他们有的聊天、打牌、下棋,有的则在中心一楼的针灸室接受中医理疗,享受这里丰富的服务措施。“以往周边没有适合老人休闲娱乐的地方,自从乐龄中心建好了之后,我每天都来!”高玉珍说。
“跟两年前相比,马鞍街道在养老服务硬件和软件上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如果说以前只能给‘三星’,那现在绝对是‘五星’!”日前,在区政协马鞍街道工委第二季度“民生议事堂”活动中,不少区政协委员在走访街道社会福利中心、乐龄中心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据悉,在两年前的“民生议事堂”活动中,委员们也走访过这两个中心,并对当时两地的情况提出了不少协商意见。
“建议呼声”背后,是两中心彼时亟待提升的状态:街道社会福利中心设施较为陈旧,上一次改造还是2016年;乐龄中心则位于社会福利中心内部,活动空间不足、器材短缺。如何更好实现街道养老服务的提档升级?两年来,政协委员们在调查研究后开出“药方”:“要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以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行动能力为参考开展适老化改造”“要优化助餐服务体系,破解周边出行不便老人们的用餐难题”“要健全第三方服务监管机制,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这些反映民生的“呼声”,得到了街道的积极响应。两年来,街道投资350万元改造提升社会福利中心,打造整合医疗、养老、康复等资源要素的康养联合体;投入约300万元,在马鞍社区卫生服务站内打造空间宽敞的乐龄中心,包括乐龄食堂、文体娱乐、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功能区;结合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迭代升级“乐龄之家”10个,均建有标准化助餐服务点,“15分钟”养老服务圈已然成形。
依托“民生议事堂”活动,让协商与群众更亲更近更实;以一次次建言献策,助力“呼声”变“掌声”,最终转化为老百姓的一张张笑脸。这样的故事,同时也在我区各镇街上演。关注本土特产、挖掘传统文化、同心护苗成长……记者了解到,位于我区各个镇、街道的16个“民生议事堂”,今年以来已经开展了32次专题协商,为发展谋良策,为群众鼓与呼。“我们将充分发挥好‘民生议事堂’等平台载体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汇民意,积极协商监督集民智,广泛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凝民心,努力让政协协商与群众更亲更近更实。”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