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58295-6/2022-6295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局 | 发文日期: | 2022-10-27 |
组配分类: | 脱贫攻坚 | 文件编码: |
00258295-6/2022-62954
其他
区发改局
2022-10-27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10-27 15:32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一、背景介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无论是藏区的金川县还是彝族小凉山的峨边县,县域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优质师资薄弱,而柯桥区是传统教育强区,师资雄厚、硕果累累,在教育结对帮扶的路上,柯桥区始终以“曦微之光,点亮育人之路”为本,通过名师课堂、全域中小学校结对、中职学生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和民间慈善基金会公益教育等形式组团式教育帮扶,助力于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体系为统,健全帮扶领域。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柯桥区站位于满足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系统筹划帮扶模式。为平衡受援地区各校帮助意愿,先后与金川16所、峨边18所中小学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学资源援助、名优课堂分享、远程面对面授课、学生互动等形式为结对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为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开展学校结对研学,163名金川、峨边职教学生先后来柯就学,一些柯桥优质企业积极为学业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尚未毕业就已经被企业提前录取。推动“蓝鹰工程”优选柯桥上市企业启动峨边职校生定向职业培训,开通校企联合直通车。援派“浙派名师”为受援地提升教学水平,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除学生外,为提升当地机关干部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柯桥大数据成熟经验,援派专业师资赴峨边开展大数据应用专课。
(二)质量为先,打造支教铁军。周琴老师在金川援教时,办公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援川支教,就要把自己所学化作三千越水,浇灌川西北高原最美丽的花朵。”这正是我们柯桥诸多援派教师支教工作最真实的写照!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援教铁军既是受援地学生众望所归,也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的政治要求。柯桥区先后援派柯桥中学、鲁迅中学、实验小学等柯桥名校高级教师、名师赴川援教。蜀地多山、交通不便阻不断援教老师的爱心,两地教材版本的差异难不倒援教老师的雄心壮志,缺资源就联系母校求捐,缺教材就自己动手新编,缺榜样就开展与柯桥学霸结对并书信励志。树人先树心,名师的到来不能空手而归,一人挑起6-8班级教学重任比比皆是,一人挑起受援学校重担不在话下,哪怕不是自己的学科,只有学校有需求,尽己所能相助。吴芳老师通过自己辛勤援教,硬将峨边彝族自治县县街小学自己教的六个班298名学生平均四五十分的英语成绩快速拉升到及格线以上,并拉动自己学校与援教学校结对,拓展多学科援助帮教;来自中国轻纺城小学王晨老师将“柯桥经验”带给峨边当地的老师们,并组建起一支精品美术创作小组,在全县美术比赛中包揽一二三等奖;占成珠老师为金川中学地理高考成绩取得重大贡献。在支教名师的辛勤耕耘下,当地物理、生物、语文等学科的高考成绩缕有重大突破、创新高。支教老师除课堂外,坚持课后个别辅导,甚至自己掏钱购买学习用品奖励“爱问”的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音乐、美术、心理学等这些在受援地师资极为匮乏的素质教育在受援地师生中也渐渐扎下了根。在教好学生的基础上,援派教师不忘带好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制作教程、编写教案、师徒结对、开设培训以提升师资教学实力,丰富的教育经验不吝相授。
(三)慈爱为桥,专注学生成长。如果现实的羁绊绑住了莘莘学子追梦的脚步,这不是惋惜可以形容的。为圆贫困学生的理想,柯桥区不断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善捐,先后为家境困难的50多名大学新生和中小学生提供6000元/年和2000元/年的爱心帮助,帮扶期限以毕业为止,同时,两地教育部门积极配合,每年都会核实学生认真学习、遵法守纪情况并反馈给捐赠人,有的企业甚至不愿留名捐赠价值500万元的羽绒制品。当地很多学生父母远离家门外出打工是一个普遍现象,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自然也离不开两地教育部门呵护的视线,为解决当地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不足,柯桥区除专派心理教师外还对其他援派的教师硬性要求具备心理师资格证,确保在援教中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哪怕是对学生的援助,既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更要用“体面”的形式开展,保护学生的尊严。
(四)基金有爱,创新援教模式。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愿景,柯桥区教体局协同区对口办引入绍兴市鸿坤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上海华扬联众公益基金会,携手开展“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教育”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组合,心理、美术、音乐等科目设置,提升结对地区一线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为结对地培养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人才奠实教育基础。根据公益课程设置,一批法庭特聘咨询师、主任医师、国家心理治疗师、司法鉴定所主任、范蠡会会长等行内专家大咖组建心理学教学团队;华东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教授、A级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绍兴工业设计协会、书协主席、书法家、仟墨文化传播、心意文化传媒、斓艺艺术等业内大咖组建美术教学团队,浙派音乐名师、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家组建音乐教学团队,同时,基金会招募的高校志愿者也络绎不绝。通过“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课程”,为结对地区学生提供美育素养类课程、创意艺术比赛、长三角知名平台展览优秀作品和产品化,让学生通过艺术抒发情感、舒缓压力,增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文创能力和社交能力。2021年运行以来,“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教育”仅在峨边结对的幼小学校就有8所,捐赠多媒体教学器材30余万元,每学期开课20次,参加培训学生近700名,每学年基金会还承担培训峨边一线专职教师30人。已有一批学生优秀画作在上海纺织博物馆“匠心筑梦——致敬技能的力量”暨Artlink艺术花园远程公益教育年度学生作品成果展参展,让山区孩子心里从此萌芽梦想的翅膀。
三、经验启示
一要健全援教体系,授人以渔。援教只能产生一定时限一定范围内的影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柯桥区将进一步探索提高受援地整体师资力量的援教模式,出台一系列教育帮扶政策 ,带动受援地师资力量的提升,以期为当地教育水平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效应。
二要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由于受援地学生更关注学科教育而缺乏素质教育,学生普遍对音、美、体等课程缺乏认知,也少有阅览室、绘画室、体育场等学习场所。柯桥区将针对这一问题,积极为学子开设更多类似“艺术美学进课堂”、“跟着课本游四川”、“健身强国”等课程从而全面提升受援地学生各种素养。
三要积极创新模式,脱贫赋能。顺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潮流,由线下教学转变为远程线上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传递性和共享性,以“视频+教育”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时空局限,让更多学子享受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新领域,让受惠人群扩大到农民工及其他社会人员,农民工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利用碎片化时间免费学习课程,实现从“零基础”到“高技能”的进阶。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扶贫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指导教育扶贫实践的重要指针。柯桥区通过健全援教体系、提升师资质量、加大爱心捐赠、创新帮扶模式等形式,打造特色教育精准扶贫“金名片”,以曦微之光,点亮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