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古越文化育人元素,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胆剑”教育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5:43

信息来源:区教体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引言】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绍兴调研时指出,“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要着力塑造区域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绍兴人历来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往往能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惊人的业绩。蔡元培说:“绍地民族精神之史略,如大禹与越王勾践之艰苦奋斗意志,均足以资模仿”。十多年来,柯桥区夏履镇中学紧紧围绕这一文化主题,注重区域人文精神的挖掘提炼,以禹越文化为突破口,在青少年中开展“胆剑”教育实践探索。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实践,以夏履镇勾践屯兵这一历史典故与遗迹为肇端,充分阐发“胆剑精神”。充分挖掘古越文化育人元素,在青少年中开展“胆剑”教育实践,从而实现生动、亲切的沉浸式,横跨文史哲思等多学科的家国情怀教育,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提增文化教育的厚重感和温润感。本案从研究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育人元素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胆剑”精神在具体实践中的积极意义,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提供科学而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正文】

   一、挖掘育人元素,“胆剑”教育的缘起

学校认为,在学生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发展其积极的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人格品质,即达到德与智的和谐成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看重与人格、人品有关的“气”,因此,学校多年前就树立了“立品修行,立志养气”的校风,作为学生的道德成长目标,要求他们拥有正气之风格,成为有明辨是非能力的社会人;要求他们有大气之精神,成为胸怀有气度的现代人,希望他们拥有学习的灵气,成为善学习愿奋斗的新时代少年。2019学年伊始,学校进一步提出了“五气共养”方案,即实现学生有灵气、教师有才气、质量有底气、学校有正气、廉政有清气的办学理想。学校在追求“五气”目标引领下,充分利用本地人文资源,挖掘夏履特有的人文历史,将“禹越精神”进一步拓展深化,开展“胆剑”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探究和实践。

1.“胆剑精神”的内涵。“胆剑精神”就是要将“卧薪尝胆”之胆和“攻心神剑”之剑融合为一体,实现所谓“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最高境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精髓正是体现如此,无论是在“卧薪尝胆”的革命初期,还是“利剑出鞘”的建国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始终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军魂、军心。这种境界精神,就是无往而不胜的,从逆境中寻找新突破,在困境中刻苦自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胆剑精神”。

2.“胆剑精神”的说法。“胆剑精神”一词源于浙江绍兴。绍兴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大禹、勾践、王羲之、王阳明、蔡元培、周恩来、鲁迅等。“胆剑精神”的“胆”,指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胆,这“胆”代表一种吃得苦中苦的战斗精神。正像古联中所说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用他的卧薪尝胆和励精图治,在春秋争霸的史册中写下来煌煌烨烨的瑰丽诗篇,更在古越儿女的心田李根植了坚韧不屈的奋斗基因。“胆剑精神”的“剑”,原意指越王勾践的宝剑,后来绍兴又出现了一把世间最锋利的剑——“心剑”,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之剑”。阳明先生本人既是哲学家也是军事学家,其通过“致良知”产生的以心战为主的军事思想空前绝后。门下也培育了许多著名弟子,近代的杨昌济也是其中一位,而且在杨的教育培养下,蔡和森和毛泽东等都成为著名领导人物,尤其是毛泽东。

   二、提振办学品质,“胆剑”教育的落地

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首先要确立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发展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理想定位,它以一种文化氛围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凝聚、思想统一,最终形成巨大的作用力,推动学校改革与师生思维方式的更新。“胆剑”教育的落地成为学校进一步提振办学品质的内驱力。

1.“胆剑精神”是一种书卷精神。书卷气是最高的素养,一个人的素养是言行得当、举止得体,一个人走过的每一段路,写下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一个人的气质。绍兴素称“江南古都”。自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建立越国都城,已历2500多年。勾践以柴草为床铺,以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国仇未报,复仇的火种悄然在越国军民心中蔓延。宋代政治家王仕鹏曾经这样评价勾践:“慷慨以复仇 隐忍以成事”。胆剑精神中的坚韧、刚毅已在绍兴人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绍兴2500年的建城史中,涌现了无数文人雅客。东晋以后胆剑精神更是慢慢演变成书卷精神,充满了文化气息。学校将书卷精神纳入素质教育范畴,提出了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在读书中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2.“胆剑精神”是一种忘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种伟大抗疫精神作为鲜活的、宝贵的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素材,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要素,能够强化思政育人意识,提升思政育人水平。现代“抗疫精神”正是“胆剑精神”的衍生。当我们再看夏履之名,缘于史传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途经此地,“冠桂不顾,遗履不蹑”,后人感念其功,建桥以志。而后,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在此练兵教战,留有越王峥等古迹。夏履镇中学近年来,围绕大禹治水精神,提炼出“禹越精神”,即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易堵为疏的创新精神,卧薪尝胆的耐苦精神。忘我精神拥有一种执着前行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敢于担责,敢于奋斗,敢于挑战自己,在学习中一往无前,不怕困难和挫折,做学习的强者。

3.“胆剑精神”是一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传统文化有重要练习,又是对这些文化的超越。2019年11月,柯桥区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中,举办了“弘扬胆剑精神,勇于担当作为”的专题讲座,深入阐述了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胆剑精神”是绍兴人文精神中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代绍兴儿女发愤图强、不断奋斗。作为学校,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提炼其精神的内涵,将“胆剑精神”提炼成有利于强校强教、为师生谋发展的“胆剑”教育理念,即艰苦奋斗、奋发学习、勇于担责、乐观坚强等优秀品质。在精神塑造方面,学校积极挖掘“胆剑精神”的实质意义,促进青少年见贤思齐,培养青少年乡愁浓郁的家国情怀、坚毅刚强的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学校利用传统佳节如国庆节、中秋节等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开展系列化的专题教育活动,将胆剑精神的实质与教育活动相融合。

4.“胆剑精神”是一种中国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次在各种灾害中顽强抗争、守望相助、一次次在废墟中挺直脊梁,彰显出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精神。学校结合当前我国新冠病毒防控取得的巨大成绩,弘扬英雄人物顽强抗争、守望相助,一次次在艰难中挺直脊梁,彰显出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身上一种刻苦自勉、共克时艰、不断进取的“胆剑精神”。在教育活动中,学校邀请区中医院抗疫先锋来校讲座,将这种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胆剑精神的写照活生生地展现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进程,以古越文化入手,“胆剑精神”为眼,奋发图强为韵,抓住青少年进取发展的关键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以贯彻。在原有《禹越情》的基础上,编制姊妹教材《胆剑行》校本学习教材,丰富教材体系。

   三、探究课程结合,“胆剑”教育的渗透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体现国家意志,就必须将课程根植于时代精神的沃土。开展“胆剑”教育的实践课题是符合学校发展的时代需要,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身心健康、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厚实的基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个奇迹;每一间教室,都是上演故事的舞台,创造奇迹的工厂。学校十分重视课程建设,结合新课程实施,让“胆剑精神”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位学生。学校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落实“两纲”精神,在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植根学校的文化取向和办学目标,并结合对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打造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利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发挥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的作用,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政、综合等六个教备组,展开研究性学习和专题调研,使学生在思想、文化、身心、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人格品质得到全面塑造。

1.做到文化规约课程,课程强化文化。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作为教育发展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这种“齿轮”关系,会推动学校自身的变化和发展。经过不断地探索和论证,学校把“胆剑”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培植的基石,并与学校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课程文化的特色阵地。一方面,文化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课程的终极品质,如果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泉之水、无木之本。另一方面,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课程可以强化文化。所以说课程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和总要手段,为学校文化的增值与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学校制定出《课程建设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将“胆剑”教育纳入课程文化培育的内容。

2.做到文化助推课程,课程浓郁文化。学校“胆剑”教育文化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学校文化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理念的体现,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师生的价值观。因此学校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发出怎样的声音决定了课程文化的发展深度和广度。如在语文学科中,对于鲁迅文章的学习,课程参与者就会去挖掘鲁迅的哲学观、教育观、历史观、文艺观、美学观等丰富的思想精髓,贯穿讲课的全过程。而社会学科中,如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诸子,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绍兴名士,他们重气节、慎操守、正气浩然,为鼓吹和实践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不惜献身的精神品质也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3.做到文化丰盈课程,课程扎根文化。课程文化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为使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做到枝繁叶茂、有血有肉,就必须将课程扎根在学校文化的“土壤”中,并从中汲取充足的“养分”,让学校文化为每一门课程赋予特殊内涵,使每一门课程都流淌着学校文化的“血液”,这样学校课程的内容就变得更加充实,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开展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和拓展性课程走班选课,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们均能认识到实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中,拓宽了“胆剑”教育的实施路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德育靠自我塑造、智力靠自我开发、身心靠自我磨砺”的进取理念,培养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融入教育实践,“胆剑”教育的植根

1.融入德育品牌的创建。夏履文化底蕴深厚,大禹为治水,留下匆匆而又坚定的步履和心怀天下苍生的情怀;越王勾践为复国,传下卧薪尝胆的坚韧意志和铿锵有力的复国之音。学校历经数载提炼了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易堵为疏的创新精神、卧薪尝胆的耐苦精神为内容的“禹越精神”,作为夏履师生应义无反顾地继承和弘扬这精神。近年来,学校作出了“三人行”德育品牌的教育实践,一是与先贤同行,二是与师友同行,三是与家人同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子,当“立德、益智、健体、向美、从劳”;身为教师,须“正身、进学”。夏履师生当好学善思,“见贤思齐”,多“自省”,营造“师风清,学风正”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有言:“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还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古人云“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夏中师长与学子把好家风融入思想,种在心田,融入日常,行在点滴。

2.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三人行”德育品牌立足禹越传统文化,重点汇聚“胆剑”教育实践,结合时代特色,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以“与先贤同行”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与师友同行”、“与家人同行”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系列教育和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为夏中学子人生奠基。近年来,精心编撰了适合夏履学生阅读学习的德育教材《禹越情》、《胆剑行》等。教材从禹越文化、古迹遗珍、乡土传说、胆剑精神、夏履生态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夏履的历史文化与民风乡情。学校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始终。学校通过主题活动,月月有活动,让“三人行”德育活动日常化。同时开设“禹越讲堂”、“胆剑课堂”,邀请家长、专家等对学生进行品德、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外,学校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三人行”德育活动得到深化;通过修订制度,表彰先进,使“三人行”德育活动有实效。

3.融入德育途径的开辟。一是积极进行德育队伍建设,认真扎实推进“崇廉尚德 敬业爱岗”主题师德教育,人人争做合格德育工作者。二是扎实推进德育“四个融入”,夯实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宣传栏、广播台、专题讲座、爱国主义影片、主题团队课、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学校德育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重视家校联系工作,全力推进家校互动。学校利用“校讯通”联系平台,每天与家长沟通联系;微信QQ群做到家校无缝对接;公众号实时反馈学校教育动态。坚持每学期组织召开家长会,确保家长到会率达到95%以上。四是重视感恩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感恩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组织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祭先人缅英烈、向国旗敬礼、志愿服务、中心工作我参与等活动,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实践等各个环节中,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强烈的家国情怀、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学生珍爱生命,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目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关注内涵发展,“胆剑”教育的拓展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希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此,夏履镇中学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德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结合“胆剑”教育实际和校本特色,开展了四方面的教育拓展活动。

1.唱红歌,学做人。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岁月;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乐章。学校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开始,引导学生学唱红歌,会唱红歌,最后爱唱红歌,用歌声了解、讲述历史。从脍炙人口的《五星红旗》《中国人》,到《我的中国心》《超越梦想》;从《公民道德歌》《大禹治水歌》,到《夏履镇中学校歌》,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学校还利用校园艺术节、红歌节,开展校园十佳歌手、十佳好声音评比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艺术中熏陶,在红歌中成长,将高尚情操内化。

2.诵经典,传国学。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贤者精英。为了让学生亲近经典,建设书香校园,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夏履镇中学政教处、团委还举行了精彩纷呈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有端午诵读比赛,红色诗词朗诵比赛,清明诵读比赛,更有每天中午准时举行的“朗读者”赏析。学生们将《弟子规》《中庸》《大学》等国学经典朗诵得抑扬顿挫,一颗颗纯真火热的心,一句句字字珠玑的诗句,展示着祖国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抒发着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小王子》《大卫不可以》《人生真味》《海燕之歌》等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也被广大学生演绎得声情并茂、惟妙惟肖。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让经典文化的博大精神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启迪他们的心智,从而让经典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3.学模范,求真知。一个模范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人们的心灵;一个故事就是一座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路。学校邀请校内外名人贤达来校讲述经典道德故事、身边好人事迹,并进行科学真谛的传递。通过“禹越讲堂”、“胆剑课堂”等平台,邀请“感动浙江”先进人物李奶奶走进课堂,讲述她60年如一日无私设茶摊帮助他人的事迹;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徐德诗教授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连环画家李翔分享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进行连环画创作和研究的经验;夏履派出所指导员曹霄鹏警官开堂授课,为学生讲述《民法总则》的精神和校园防欺凌的要领;区健教所宣讲团毛焕荣医师来校宣讲登革热防治和红十字急救知识;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何燕芳主任来校传授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知识。这些贤达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告诉学生们如何寻梦、追梦、筑梦,并做一个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益的人。同时,该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美德少年、孝子孝女的宣讲评比,并有多人被推荐、评选为市级美德少年。

4.重实践,扬正气。实践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学校师生不仅唱红歌,诵经典,学模范,更用实际行动倡导文明,推进道德建设。学校更把讲堂移到校外,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收获。七年级全体同学在夏履镇大禹广场开展学习禹越精神宣誓活动,学习大禹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少年团校学员、共青团员积极参加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活动和消灭劣五类水活动,充当一回河长,捡拾河道垃圾、河上漂浮物,并深入村社,向居民、工厂、企业散发倡议书,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五水共治”,一起吹响“剿灭劣五类水”集结号;学生会干部深入社区、村居,清除各类白色垃圾及小广告,张贴宣传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倡议书,并帮助更换社区、村庄的宣传栏、黑板报,助推“美丽乡村,共同参与”的印象夏履建设;团员青年组成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村镇、社区、街道,走进岗亭、店铺、院落,以自己的言行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的行动中来;各年段开展主题班会,走上街道,配合政府、村委,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参加活动的团员、学生青年纷纷表示,一次次的活动,提高了学生青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环境的认识,是成功的生态文明教育。

六、研究成果斐然,“胆剑”教育的影响

1.课程文化丰富多彩,学生学有所长。学校成立了“绿色文化探源”、中外经典广告、虚拟机器人、健康饮食、绘画、书法、心晴等近20个学生社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展了视野。同时,学校自身的两个实践基地: 生态农科院和生态竹林,一年四季都有播种和收获,学生在共同参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特别是环保社团成员和“卫生小卫士”志愿者,积极参与镇团委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五水共治行动”。同时,我校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一年来,学校组织了2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校内外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区级及以上奖项。如1人获绍兴市电脑制作大赛二等奖; 3人获柯桥区初中生现场作文比赛二等奖; 多人获柯桥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1人获绍兴市第六届“校园科学达人”大赛柯桥赛区二等奖;3人在2019年家藏老物件背后的70年学生小论文中获二三等奖;更有1人获第2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绍兴赛区)三等奖,实现零的突破。

2.体艺特色人人出彩,学生学有所获。2019年学校男子篮球队和女子篮球队在柯桥区中小学篮球比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校女子足球队获柯桥区中小学足球比赛三等奖。区田径运动会2人获第一名等;区中学生金秋文艺汇演中获得三等奖,第八届戏曲小梅花比赛1人获区二等奖,区独唱比赛1人获三等奖,1人获柯桥区第十一届“兰亭杯”中小学生书画大赛(美术类)获三等奖等。

3.教学研究齐头并进,学科成绩稳步提升。2019年学校学科成绩稳中有升,中考成绩BBA,其中社会学科教学质量为ABA,三率位于全区6/12/7,体育学科教学质量为ABA,三率位于全区6/9/2,特别是体育中考平均分更是取得全区第一,不管是综合成绩还是单科成绩均处于区内同类规模学校前列。七、八年级在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教体局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9年,郭露璐老师获柯桥区教科研先进个人,郑诚老师在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武中获区一等奖,孙贤宾老师在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区一等奖;课题有10项区级立项,13项区级结题,1项市级结题,6项获奖,13篇教学论文获区级及以上奖,7个课例及微课评比在区级获奖,其中1个微课被评为区一等奖,2个课例被评为区级优课(优质课); 5篇文章发表,其中1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总体呈现出“获奖教师面广”“获奖奖次提升”“获奖类型增多”的良好势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确有实效。

4.品牌创优成效显著,办学水平持续提高。学校分层走班教改经验和教育现代化的做法在市级媒体推介,特色社团“篮球俱乐部”喜获男子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积极开展“三人行”德育品牌创建活动,学校德育品牌获区优秀德育特色品牌;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学校成为首批“法律进校园”示范点,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创建活动,学校还被授予“绍兴市绿色学校”称号。

七、结论反思后续,“胆剑”教育的发展

“胆剑精神”之剑是卧薪尝胆、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的可贵之宝剑,浓缩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凌云壮志、不畏艰险的非凡胆魄和崇高品格。“胆剑”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意义非凡。综上所研究,对下阶段“胆剑”教育的推进学校层面将再做一些努力。

1.“胆剑”教育的实践需要不断传承和发展。“胆”是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精神的化身,真的“胆识”只有处于逆境与人民一道身负家国之痛的人才会领会到,也才能收到策励。曹禺的作品《胆剑篇》就是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这一品质,代表越过人民倔强意志的苦成面对吴王夫差的骄横拔下“镇越宝剑”,亮出了越国人民的骨气。当下教育要鼓励少年儿童多了解绍兴优秀的历史文化,了解胆剑精神的实质意义,学习历史上具有胆剑气魄的优秀人物,从而在气质上练就一身少年胆剑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胆剑”教育文化体系需要不断凝练和融合。基于前教育教学改革,人们对学校建筑及空间规划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学校建筑应彰显符合学校文化实际的意蕴,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使学校建筑释放出强大的育人功能。但就目前来看,学校建筑大同小异,就本校来说,“胆剑”教育的文化载体尚不够完备,文化体系还存在很多欠缺,文化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郁。接下来,学校应在重塑空间上下功夫,将学校建筑、文化布置与“胆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

3.“胆剑”教育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改革也给学校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优秀学校文化所塑造出的良好品格,离不开课程文化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文化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行为准则,学校要不断弘扬优秀的学校文化,促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和传承,构建起一个整体、多元的课程结构体系,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胆剑”教育的课外拓展需要不断延伸和深入。夏履镇在2017年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称号,枕“三县”之壤,藉古道要津,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目前有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万余人口。夏履自古名士辈出,从大禹、越王勾践、南颖太守叶石令、陆游、蔡东藩,到现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抗疫先锋李兰娟等。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胆剑”教育的课外拓展,加强校内外的信息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使“胆剑”教育在学校内外绽放绚烂之花。(柯桥区夏履镇中学   吴红红)




 附录:参考文献

  1. 《一校一品》浙江大学出版社  周崇明 2017年3月

  2. 《绍兴文化杂识》 中华书局 章玉安  2003年5月

  3. 《我的治校风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陈丹琳 2020年1月

  4. 《现代优质学校发展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广平 2020年1月

  5. 《学习强国》励护国之剑、铸为民之盾 2018年12月5日

  6. 《当代中国词库》航空工业出版社  毛信德 1993年10月

  7. 《绍兴市志》第一册 浙江人民出版社 任桂全 199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