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精神:在消逝与对抗中期待涅槃与重建

发布时间:2018-05-04 09:52

信息来源:0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单从时间上来讲,暑假就占了孩子们一年中的六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暑假不仅只是个时间概念,同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更是一种生命概念。我说,暑假是一种精神,暑假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而华丽的“散板”,在这一段“散板”中,生命突破了严格的节律限制,有了自由挥洒的空间。

那么,暑假的精神空间里会有些什么呢?会有些怎样的文化呢?

童年时代最应该相遇的风景,并不在某一个遥远的风景名胜区,而应该就在他朝夕相处的故乡的自然里,只有在这里,孩子才能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童年记忆。

故乡不止是生养你的那片土地,更是被反复阅读的、反复投入的童年场域。在这片场域中,河流、桥梁、道路、树木、房屋甚至故乡泥土的气息,所有的一切,都被赋予生命,赋予可以阅读的内涵和可以反复的回味,于是故乡便与一个人的童年乃至一生发生深刻的联系。儿时阅读小说,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无一例外地来自故乡的某一个地方。如果说,人一生的活动是一个圆的话,那么故乡便是圆心。只有坚定圆心,才可能有漂亮的圆,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生命的圆周。

暑假,使深入故乡有了可能。下河可以游泳,了解一条河流的脾性;上山可以采果,了解一片林地的丰腴;下田可以耕作,了解一方土地的能量。可以与昆虫、花鸟、牲畜同处,可以与骄阳、雷雨、星辰相遇,可以与自然、人生、思绪共行。

暑假,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将时间自然地转换成精神地理的空间,在暑假里,故乡成为童年记忆。暑假,为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版图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空间,儿童游戏,作为一种正当权利获得了机会。

当下的儿童游戏,正在与游戏的本义渐行渐远。在当下的儿童游戏中,儿童越来越难以感受游戏的乐趣与魅力。游戏的伙伴被许多貌似先进的玩具代替,儿童成为了玩具的对象,被玩具背后的成人意图所控制,尤其是所谓的“益智玩具”,更是将儿童工具化,儿童的游戏精神在玩具的裹挟中逐步丧失,正沦为一种确知的无聊活动中,失去了自由创造的乐趣,失去了在游戏中做梦的魅力。

游戏应当是儿童对价值的赋予,是儿童主观的一种投射,完全是一种创造。所以游戏具有天然的不可预知性。正是这种不可预知,令游戏充满魅力,由是,儿童才能在游戏中获得解放感、自由感,游戏也就获得了价值。令儿童感受到了作为“人”的存在感。

良好的游戏发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发生在儿童的交往中。大自然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儿童的游戏天性可以自由地舒展。为此,暑假便可将大自然呈现在孩子面前。暑假可以让孩子的游戏天性发挥到极致。

由此,暑假本身就成为一种游戏文化。

如果说游戏让儿童获得了解放感的话,那么劳作则唤醒了儿童身上的责任感。劳作内在地蕴含着“人依靠劳动而生存”的朴素真理,因而劳作便与责任感联系了一起。当代儿童责任感培养之困正与劳作的缺失有关。

早年,也有称暑假为“农忙假”,暑期中的劳作令儿童的身体体验到极致的挑战。面对严酷的天气和繁重的劳作,儿童开始认识自然。阳光,在给予作物生长的能量的同时,又是以一种毒辣的方式存在,不由得使人产生敬畏感,如若没有强烈的阳光,便没有丰收的喜悦,大自然是一种多么辩证的存在;土地,以腐烂与丰腴并存的方式令儿童认识到,生长是一种积累,生长是一种代际的传承,生长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作物,则是一种柔弱与坚韧的同在,作为生长,作物十分坚韧,而同时,如果要取得丰收,则作物又是多么柔弱,生之必然与生之艰辛在作物身上得以统一。在这样的劳作中,儿童与自然亲密接触,同时也在与人生亲密接触,人生的重大责任开始呈现在童年的面前。

游戏的自由感、劳作的沉默性,令儿童独处与冥思的机会空前增加,独处与冥思,令儿童最接近自我、最接近上帝。世界与儿童在此时超越了“我—他”关系,更加接近“我—你”的对话关系。

于是,儿童的自我意识、精神世界开始丰盈。儿童精神世界的触角开始伸出遥远的地方。

暑假精神与农历的天空如此的吻合、对应,然而在大工业时代与城市化的时代里,暑假变得格格不入。如今暑假正在成为兴趣班、补课班的代名词,暑假已然同时成为家长与孩子都觉得煎熬的时间。

    暑假精神的消逝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暑假在今天,其精神已然需要重构,以对抗这种消逝。

城市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地方,文化呈现出流行与追逐的特点。因此,城市化语境中的暑假是一种以“群体文化的追逐”和“个人故事的建构”为导向的文化。暑假,应当成为孩子适度回避消费文化的最好时间。

暑假更应当成为学生与文化对话的时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学生可以更加自如地与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符号之间展开对话,暑假应当是各种文化场所扮演教育者角色的集结号。

在当下的境遇中,暑假获得了更大的时空,交通的便捷使回归乡村的地理阅读的机会 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回归可以成为常态,自然与人文景观可以被直接触摸。这种时空的拓展使今天的孩子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反思自我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暑假更应成为一个私密的阅读空间,现代社会书籍的充裕供应使阅读状态由原来的“寻找”变成“选择”,这为更为个性化的阅读提供了条件,阅读的私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热爱阅读,暑假就可以成为私密阅读的最佳空间。

建构城市化语境下的“暑假精神”将成为教育文化的时代课题,从而抵抗暑假精神的消逝。(鲍国潮)